羊山烈士陵园综合介绍资料
大家好,欢迎考评小组的各位领导莅临全国爱国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羊山烈士陵园进行考评指导:
山前广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著名的鲁西南战役就发生在这里。革命的火种点亮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金乡儿女。自解放军的足迹踏进羊山这片土地开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美德便在这块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羊山烈士陵园也先后获得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东省政府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荣誉。金灿灿的奖牌凝聚着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上下64万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饱含着人民子弟兵对金乡人民的赤子之心,记录着我县广大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辉历程。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陵园的山前广场,在各位正前方的左右两边似有元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为我们亲笔题写的“伟大的军队,不朽的功勋”十个大字。
山前台阶总共是88阶,建于2009年七月,正好是建党88周年。
刘邓雕塑
它是为了纪念我鲁西南战役的指挥者,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而建立的。雕塑全长18米,基地宽度6米,雕塑主体刘、邓人物高8米,其它部分最高处为6米。群雕山体为一“羊头”形状,材质为高粱红花岗岩雕刻,象征着鲁西南战役时战火纷飞的羊山。群雕人物为13个性格鲜明的战士,通过服装、道具、动作等很好地体现了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以及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烈士公墓
沿着革命烈士的红色足迹继续前进,在我们北面,为纪念晋冀鲁豫野战军在羊山战斗中牺牲的八千五百多位烈士,1986年4月建造了这座公墓,羊山集之战,是整个鲁西南战役中最为重要,也是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时值盛夏酷暑,大雨倾盆,环境异常艰苦,敌我装备也极为悬殊,敌人凭险固守,我军很多优秀官兵长眠于此。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和培育烈士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全县军民的爱国热情和双拥意识,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陵园每年都会在这里组织开展国防双拥宣传教育活动,用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每到清明来临之际,县各界干部群众都会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聚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
散葬烈士墓群
烈士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开展烈士褒扬工作,纪念鲁西南战役中牺牲的及建国以来为新中国事业英勇献身的无数英魂。根据上级要求,县民政局研究决定,将全县所有分散在革命烈士陵园之外的散葬烈士墓,统一迁葬到羊山革命烈士陵园。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数百万元,2012年在烈士公墓南侧建成散葬烈士墓园一处,对金乡县散葬烈士墓进行集中管理,共建墓穴610座;烈士公墓西侧是陵园原有的散葬烈士墓群,埋葬着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的108位烈士,其中营级以上干部就有28位。如魏戈的烈士之墓,他是二纵队司令部队列科科长,是在羊山战斗中牺牲的最高干部,相当于现在的正团级干部。……青山埋忠诚骨,热血铸军魂,愿他们精神常在、英灵长存!
经过不懈努力,近几年来,共有820万人次来此参加了爱国主义和国防双拥教育,不仅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了革命传统,更有力的增强了我县人民的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
将军碑廊
2007年7月为庆祝鲁西南战役胜利60周年而建造。
碑廊内陈列着参加过鲁西南战役的老首长和名人书法家的题词96副。
羊山,因处在鲁西南群山之阳而得名,又因其形似一只俯卧的羊,后改为羊山。羊山自东向西分为羊头、羊腰、羊尾,全长达5华里。前面这座革命英雄纪念塔就建在海拔96米的羊头上,它塔始建于1975年,2000年10月重新修缮,塔高17.5米,塔的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镏金大字是毛主席的亲笔字,塔的背面是1952年刘伯承元帅为鲁西南战役的亲笔题词:“人民解放军鲁西南战役乃打开了战略反攻挺进长江的前门,阵亡将士受到人民的纪念永垂不朽”。整座纪念塔庄严雄伟,是目前景区内最具象征性的建筑之一。
塔的正面是鲁西南战役简介。
在我们正前方的建筑就是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东北方向是王杰纪念馆,在纪念馆的西侧建有金乡军事文化馆。左前方的那座山是葛山,向右前方看,是坐落在兵器广场中心的东风二号导弹,它是09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技术指挥学院赠送的。
请各位领导注意脚下台阶,继续参观!
古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羊山虽然海拔高度不算高,但羊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除大家熟知的鲁西南战役外,历史上发生在羊山的战役还有无数次,一代枭雄曹操曾在此屯兵,东击青州,南袭徐州,与吕布大战淮阳,均由此发兵。至今,在景区地质公园内还保留有曹操手迹“衮雪”二字。同时,羊山还涌现出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名人,《三十六计》始作者、南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和汉初名将彭越的故里就在这里,唐代诗仙李白曾数次游览羊山,并大书“壮观”于此。
各位领导,这是我们在施工建设中偶然发现的羊山古井,正好在中轴线上。此井据考证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而且仍然能够使用。
请各位领导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先后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修建。分为鲁西南战役陈列馆和鲁西南战役巨幕全景画馆两部分,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纪念馆以烈士陵园为基地,褒扬烈士,教育群众,对于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讴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全民双拥国防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巨幕全景画馆
巨幕全景画馆高19.47米,寓意战役发生在1947年,为国内首家全部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建设的全景画馆。在实景与影像期间如临其境,仿若时光倒流,再现当年鲁西南战役当年炮火连天的场面,下面就请各位领导随我一起走进历史,共同缅怀当时的辽阔场景。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战役陈列馆
鲁西南战役陈列馆采用目前流行的庭院式,通透式的建筑风格,分为东西两个展厅,整个展馆格调庄重、舒展大气,陈列资料丰富创作精细,内容详实,全面反映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进程,真实得再现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带领下,运筹帷幄、纵横驰骋,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鏖战鲁西南,挺近大别山的壮阔场景,让人充分体验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唤起人们更加珍视现在的稳定与和平。
西厅:
欢迎各位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
这是当时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鲁西南前线的合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主张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成立联合政府,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民主、富强的新国家,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维持其独裁统治,蓄谋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这里重点展示的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挺近鲁西南,鏖战羊山集、跃近大别山的壮阔场景。
这是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播放的鲁西南战役历史资料
一、鲁西南战役前的国内形势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一方面迫于国际国内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中共中央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1945年8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抵达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1月5日,双方达成了“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于10日公布,图为周恩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人民日报公布了《停战令》,停战令虽已公布,但并没有阻止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企图,与1946年六月底撕毁了与共产党签订的一切协议,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国民党整编66师中将师长宋瑞科在湖北宣化店打响了全面内战的第一枪,全面内战爆发。
战争初期,蒋介石凭借430万的军队和优良的武器装备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摧毁解放区。解放军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采取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的积极防御政策,迎击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并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起草的党内指示。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损失兵力66个旅,第一线兵力严重不足,不得不放弃全民进攻改为重点进攻,企图首先消灭山东、陕北两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再调主力与其他战场。
1947年3月转战前夕,为了教育部队干部,说服群众,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打仗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泽东高瞻远瞩,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党中央毛泽东为了诱敌深入歼灭敌人,决定主动撤离延安,打运动战,在运动中牵制敌人。毛泽东撤离延安前,在他住的窑洞抽屉里给胡宗南留了一张纸条: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图为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撤离延安,转战陕北途中,(此时的延安已经是座空城)我军撤离延安后,胡中南部趁机占领了延安。并将中共中央的建筑改为“爱国青年招待所第二院”。
二、强渡黄河,挺进鲁西南
中共中央根据国民党军战线延长,战略后方空虚的情况,制定了进行中央突破,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尚未完全转入优势的情况下,毅然展开了外线作战,转入战略进攻。我们来看一下国民党重点进攻形势图: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利用黄河从山东到陕北所构成的“乙”字型天然地势,把主力集中于山东、陕北两翼,并与3月15日下令砸开黄河花园口,其目的就是利用黄河滔滔之水作为他所谓的四十万大军,阻挡解放军南进,实行所谓的黄河战略。黄河确实帮了蒋介石,但也暴露出其战略弱点,他以水当兵,认为黄河天险能抵四十万大军,于是在4余里的黄河防线上,只部署了24个旅,这样中原和江南的兵力就显得十分空虚,我军看准并紧紧抓住这一弱点,调整部署(令陕北、山东两翼的部队全力引诱国民党向两翼延伸)。 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针对国民党的战略方针,决定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要求刘邓大军强度黄河,越进大别山。1947年5月15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南征会议上传达中央关于举行全国性反攻的指示。
场景复原:
鲁西南战役的决策和发起是在1947年的6月份,位于陕北晋边县的小河村,这是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转战期间的会议现场复原。
至6月底,背负压力的山东、陕北两翼解放区军队已诱使国民党军队成两臂尽展之势,时机成熟,我军整装待发,准备渡河,于是6月30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二、三、六四个纵队12万余人从八个渡口同时渡河,当时“打过黄河庆七一的战斗口号”,在战士间传送,鼓舞士气,更是激励大家的战斗热情,于是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蒋介石苦心经营,自吹能抵四十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一夜之间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当时有这样一句歌谣:冀北的沙,鲁西南的水,就是难不倒刘邓大军的飞毛腿)如此神速的突破黄河防线,蒋介石也感到万分惊恐,匆忙向鲁西南增派援兵。
我军在一纵司令员杨勇的带领下顺利渡河后一刻未停,以强行军之势直扑郓城,7月3日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完成了对郓城的包围。7月7日向其发起总攻,八日攻克了郓城。《人民日报》报道我军攻克郓城的胜利消息,并俘虏国民党整编五十五师中将副师长理明亚。
刘邓大军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之势,突破了黄河防线,此时蒋介石匆忙向鲁西南增派援兵,两路刘邓大军与陇海路、黄河、运河三角地带,妄图迫使刘邓大军背水一战或退回黄河北岸,刘邓首长冷静分析敌情,识破了蒋介石的企图:决定趁敌东路军未到之际首先歼灭西路援军。我军对郓城完成包围以后,并没有马上吃掉它,这正是战法里讲的“攻其一点,吸其来源,啃其一边,各个击破”,这边我们围着郓城好似久攻不下,西边我们陆续拿下了曹县、定陶。
再克定陶 收复曹县
7月10日,我六纵在代理司令员杜义德的率领下,运用四面包围重点突破的战术,一举攻克定陶,全歼守敌六十三师之153旅4000余人。在定陶战役中,王克勤同志光荣牺牲,(王克勤,安徽省阜阳县王冬店人,1945年8月被解放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的一年内,他一人就歼敌232人,俘敌14人,他创立了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的带兵方法,当时在全国普遍展开,成为全军著名的战斗英雄,带兵模范。在战役中履历战功,被评为一等杀敌英雄。在鲁西南战役中,王克勤担任定陶水门的攻击任务,率领全排奋勇攻城,负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因流血过多,与11日凌晨英勇牺牲。他牺牲后,刘伯承沉痛的说,就是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2009年,王克勤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刘邓大军二纵六旅渡河后经过简单休整与7月4日下午5时出发,奔袭曹县,并于6日晨收复曹县,直接威胁陇海铁路。
激战六营集 独山集
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是由北而南排列的三个集镇,在郓城被攻克后,国民党第二兵团王敬久令58师屯金乡为后应,整编70师、32师、66师,分别进至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形成一条孤立的长蛇阵,刘邓首长把握有利战机,命四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旅分割、包围、斩断其长蛇阵。我军在六营集、独山集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了防止包围过紧、过死,逼迫守敌做困兽战,刘邓首长将四面为何的态势改为北、西、南三面攻击,在东面济宁、嘉祥方向布置口袋战术。7月14日一纵、六纵向六营集发起总攻,于15日八时,除整32师师长唐永良一部逃往济宁外,其余全部被歼。刘伯承司令接见在六营集战斗中被俘的国民党整编七十师正副师长陈颐鼎和罗哲东。《人民日报》《冀鲁豫日报》报道我六营集大捷,歼灭国民党整编32师、70师共1、9万人的胜利消息,六营集战役胜利后,我军带着部分战利品奔赴羊山。
集中兵力 决战羊山集
整个鲁西南战役历时28天,羊山战役就打了15天,是鲁西南战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战役。羊山地处金乡以北,为鲁西南的战略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精锐之师整编66师于7月8日奔赴羊山,随即依托羊山有利的地形,及日伪军留下的据点构筑工事,形成了坚固完备,火力密集的山地要塞。此时正值雨季刚过,羊山集附近形成了沼泽地带,因羊山集一面靠山,三面环水,部队运动甚为困难,羊山集内国民党的军队的火力可控制羊山周围1000米的距离,有利于其固守和相互支援,易守难攻。12日,陈再道指挥2纵队,陈锡联指挥3纵队,一起向羊山集地域敌66师发起进攻。
羊山集战斗前期刘邓指挥所——田庄镇下官屯。
羊山集战斗后期刘邓指挥所旧址——巨野县谢集乡吴庄。
7月13日,我二纵、三纵将66师围困于羊山集,激战通宵,由于连降大雨,国民党军队又有坚固的设防,我方攻击均为奏效,双方造成较大伤亡,我军第一次总攻失利,拂晓前撤出羊山。随后进行休整,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羊山拉锯战
7月14日 王敬久转蒋介石的指示。要整66师突围,宋瑞珂不忍遗弃受伤官兵,决定在羊山固守待援。我二纵五旅一部驱逐葛山守军一个营,控制至高点,作为进攻羊山之依托。
7月15日,大雨滂沱,夜晚我军二、三纵进行第二次总攻,二纵四旅从羊山西南角进攻,抵达西阁门。三纵八旅攻占了羊头,九旅进攻南门,但由于石头太多无法构筑工事,天亮敌人反扑,至16日拂晓,受到羊山制高点的火力压制,我军被迫退回原阵地。于是总结经验,调整部署,准备再战。
7月18日晨,刘华清接到纵队首长的命令,担任主攻羊山集的战斗任务。(二纵六旅政委刘华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被称为“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于2011年1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7月18日拂晓,整编66师利用羊山制高点有利地形,在炮火掩护下,向我军部队实施反冲击,二、三纵队伤亡较大,撤出战斗。全天大雨,羊山附近成为一片沼泽。7月19日夜间,刘邓首长调六纵十六旅配合二纵、三纵的主力向羊山发起第三次进攻,虽然我军一度攻占羊尾部分山都,但由于在战法上仍没有集中兵力先打羊身制高点的关键部署,最终又告失利,年仅21岁的二连连长战斗英雄张天才牺牲于羊山之巅。
东厅
万福河阻击战
羊山拉锯战正在激烈的进行,蒋介石严令第二兵团王敬久率五十八师及199旅北上解羊山之围。为了配合羊山集战斗,12日,解放军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命6纵17旅旅长李德生进至万福河北岸进行阻援。后我军奔赴万福河阻击前线,7月14日上午十时,国民党命199旅向羊山急进,在石店遭我独立旅的痛击。16日,敌人又出动30余辆坦克,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石店,援敌惧怕被歼,未敢贸然北进。7月17日,独立旅固守万福河的战斗全部展开,7月20日,刘邓首长决定先歼援军,后攻羊山,布置口袋战术先诱敌199旅渡过万福河,进入我军预设的口袋内,然后切断与58师的联系,与运动中歼灭国民党。22日,当整编五十八师及199旅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发起进攻时,独一旅按照计划敞开正面,诱敌199旅深入,遭我阻援部队的阻击。经过彻夜激战,将199旅全歼,旅长王仕翘、副旅长珂竹受伤被俘,摧毁坦克两辆,缴获大量军用物资。23日、24日,又击退了整五十八师的数次增援,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解救羊山集整编六十六师的企图。万福河阻击战一直持续扬29日羊山战斗结束,我军坚守了17个昼夜,受到刘邓首长的嘉奖和高度评价,被誉为“万福河北岸的一道铁墙”。
羊山攻坚战
7月19日,蒋介石急飞开封城,亲自督战。又调来8个师一个旅的重兵驰援羊山集。7月20日,羊山制高点仍被六十六师控制,二纵司令员陈再道命令部队就地建筑工事,准备夜间进攻,后占领了山腰上的几座碉堡,巩固了阵地,这时,整编六十六师粮食已尽,国民党驻徐州指挥部给六十六师空投物资,但大部落于解放军阵地内。就在这时,7月23日,毛泽东从陕北致电刘邓陈粟等,要刘邓改变作战方针,确定了确保与扩大战略主动权的军事部署。电报的内容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绕”。刘邓首长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认为各路援敌尚在行进途中,金乡之敌已无力北援,主力刻意集中,完全有迅速歼灭羊山守敌的把握。这些守敌不歼灭,有可能增加南进的阻力,于是,决定继续攻歼据守羊山的敌整编六十六师。(邓小平坚定的说:“攻羊山的部队不能后撤!”刘伯承幽默的鼓励将士说:“蒋介石送上来的肥肉,我们不能放下筷子!”刘邓首长既希望尽早南下,又不想放弃这次歼敌机会,他们说,别看有蒋介石亲自坐镇,我们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此刘邓调整了部署,加强炮火,使兵力达到了10:3的优势。
羊山沙盘示意图
羊山因位于鲁西南群山之阳,而得名阳山。又因其形似一只俯卧的山羊后改名羊山,羊山自东向西分为羊头、羊腰、羊尾共五华里长,在山上修有水泥工事,背面依山,北西南三面环水,整编六十六师就借助有利地形,固守于羊山集。
7月24日,陈锡联、陈再道两位纵队司令员立即亲临羊山集前线,了解敌情并向刘伯承、邓小平汇报。刘邓首长重新调整了部署,于是我军趁夜加固阵地准备夜间进攻。
而早在7月25日,蒋介石知道败局已定派飞机给宋瑞珂投下亲笔信:“羊山集苦战,中正闻之,忧心如焚,望吾弟转告部下官兵暨诸同志,目前虽处于危急之秋,亦应固守到底,希弟信赖上帝庇佑,争取最后去分钟之胜利”宋瑞珂这是也很识趣,对他的参谋长说:“我们不是天主教徒,上帝也不回保佑我们,不必复电”。
7月26日,全天大雨,道路泥泞,预计的总攻向后拖延,27日,天气晴朗,下午六时半,解放军各路部队向羊山发起总攻,至21时,我军攻占羊山主峰制高点,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况空前惨烈。这是我军占领羊山制高点的场景。这里有篇文章,羊山下——尸山血河。尸山血河,其状难以想象。7月28日上午8时,整编六十六师大部被歼。师长宋瑞珂率领其亲信和三个警卫连残部,龟缩在羊山集东北角的一所院子里,作垂死挣扎,在我军狠狠打击和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下午一时,率部向我投降。此时朝霞应天,战斗结束。
羊山激战一天,蒋介石的第66师被全歼。刘伯承将军欣然作诗一首:“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刘邓大军结束了鲁西南战役,我军以1、3万人的伤亡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及9个半旅,共5、6余人,收复了鲁西南地区,从而打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大门。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会上,毛泽东、周恩来根据全国各地战场的形势,提出要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命刘邓准备挺近大别山。
1947年7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祝鲁西南大捷》。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高度评价鲁西南战役。7月29日,中共中央特传令嘉奖。解放军打的也很辛苦,二纵司令员陈再道将军后来感慨万端的说:“羊山战役这一仗,是我们打的最苦的一仗!牺牲的战士最多!
刘邓大军涉越黄泛区、跨过陇海路、挺近大别山。
在鲁西南战役中,广大的人民群众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之前运动,做军鞋,抬担架,送军粮。也就是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才是刘邓大军在鲁西南胜利的根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
人民支前运动中使用过的车、船、纺车等。
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是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杀敌英雄——史玉伦
孤单英雄——曲洪发
战斗英雄——秦志
战斗英雄——南风岚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参观结束,感谢前来参观!
兵器园
园内现有B-5轰炸机、东风2号导弹、安-26运输机、歼-6战斗机、T34坦克等。
B-5轰炸机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公司参照前苏联伊尔-28轰炸机改进设计并试制生产的一种亚音速轻型轰炸机,可在各种复杂的气象、地理条件下执行战术轰炸及攻击任务。1963年1月开始基本型的试制准备,1966年9月首次试飞,1967年投入批量生产,1984年停产。该机现已基本退出现役。
东风2号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对地战略导弹,全长21.314米,最大直径1.652米,尾部装有4个三角形尾翼,起飞重量29.7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公里,可携带1500公斤的高爆弹头,工作时间125秒。本颗导弹是由解放军总装备部技术指挥学院于2009年4月赠送。
歼-6战机是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机,曾经是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实战当中击落敌机最多的国产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2010年6月,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本机是由原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特批赠送。
歼教-6是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原112厂)在歼-6基础上改型设计的超声速歼击教练机,主要用于培训歼-6飞机飞行员,也可用来培训其他超声速飞机飞行员,或执行双座飞行任务。
安-26运输机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双发涡轮螺桨中短程运输机,是在安-24PT货机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安-26的标准型是货运机,但可以方便地改成客机、救护机或伞兵运输机,本架安-26运输机就是经过改装的伞兵运输机。
T34坦克:T34坦克是原苏联于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共生产了约8万多辆,而且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园内后续还将陈列更多的武器装备。现在,该园已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请各位领导这边走)
王杰纪念馆
欢迎前来参观王杰纪念馆。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王杰,是与雷锋齐名的时代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他为金乡人民争了光、添了彩,他是金乡人民的骄傲。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修善烈士陵园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烈士陵园的各项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功能不断完善。这座纪念馆就是专门为英雄王杰建造的。对于来陵园参观瞻仰革命先烈的军人,陵园实行免费参观;对军人团体,不但免费参观,而且还免费提供讲解等服务;对来陵园祭扫的烈士家属,我们免费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对外地的烈士家属,我们还发放车费补助;定期看望附近革命伤残军人和军烈家属,为他们带去生活用品及被褥等,促进和巩固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
“愿把青春献人民”七个大字,是时任济南军区青年部副部长崔毅亲笔题写。王杰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后来,“一不怕苦,而不怕死”便成为王杰精神的集中概括。
现在步入的是王杰纪念馆一楼序厅,厅的正面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王杰精神的高度赞扬。
这是王杰扑向炸点英勇牺牲瞬间的大型雕塑。
二楼展厅:
尊敬的各位领导,您现在已经步入王杰生平事迹展的主展厅,环顾四周可以看到满眼的红五星造型,一方面,这种造型恢弘大气,沉稳庄重,结合雕塑、大型模型等艺术手段形成中心亮点,极易用视觉语言去渲染、传达王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红色主题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有的展陈特点。
英雄王杰的一生短暂而辉煌,王杰年谱,详实地记述了王杰一生的英模事迹。王杰,出生于1942年10月,是我县城关公社花锢村人,1961年8月参军入伍,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地雷实爆训练时,突发意外,就在地雷即将爆炸的千钧一发之际,他毅然扑上炸点,用自己的整个身躯盖住了地雷,用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挽救了在场的12名民兵及人武干部。这就是王杰,他用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王杰牺牲后,他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他生前所写的日记感动着成千上万的人,他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相信大家浏览王杰英雄事迹之后,定会倍加感动,定会对英雄王杰肃然起敬。
下面一起追溯王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一: 少年时代】
1、王杰,原名王遵名,乳名芳,这就是少年时期的王杰。2、王杰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是王杰的出生之地。3、王杰的父亲王濡堂、母亲张苏颖于1958年携全家迁移至内蒙古生活,而王杰却没有去。4、这是王杰的父母在内蒙生活过的村庄和住过的房屋。1965年5、6月间,王杰去内蒙探亲时,也曾在这里住过。5、王杰之所以没有跟随父母去内蒙,是因为他的伯父无子,按当地农村不灭长子的风俗,王杰八岁时被过继给他的伯父王廉堂。图为王杰的养父王廉堂,养母杨玉琴。6、这是王杰就读过的小学——金乡县城关完小。7、1958年,王杰考入金乡一中的初中部。8、1961年,王杰初中毕业,7月14日,他写下了自己的志愿,人能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为第一志愿,升学或参加农业生产为第二志愿,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图为金乡一中欢送高初中同学的入伍合影留念(后二排左起第四人为王杰。)9、这是王杰的入伍通知书以及初中毕业证。10、乡亲们眼中的王杰:王杰自幼为人诚实,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学习十分刻苦,在乡亲们眼里,王杰是个好孩子,在老师的印象中,王杰是一名好学生。这是王杰在一中读书时的学生证,校徽等文物。11、这些是王杰生前在部队里用过的部分型号地雷,各位领导可以转动文物转盘进行观看。
【二、在部队大熔炉里】
1、王杰参军到部队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积极主动地接受锻造和熔炼,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要把自己当做一块煤,投在斗争生活的熔炉里烧炼,使他发出时代的光和热。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王杰生前所在连现在的营房,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1992年所题写。2、这是王杰由金乡应征入伍的兵役登记表和体检表。3、这是王杰生前留下为数不多的照片。4、王杰在部队一以贯之的优秀表现,受到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优秀共青团员,多次立功受奖。这是王杰生前在部队获得的荣誉。5、王杰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既与所在部队教育有着必然联系,也与王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刻苦学习密不可分,在王杰日记里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看过的许多名家电影,其中白毛女、上甘岭、英雄儿女等都是革命教育影片。6、1963年10月,王杰为了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还委托同乡韩义俊从家乡购买毛泽东选集,不仅自己学,还赠送给战友阅读,这是韩义俊在众多汇款单据中找到的王杰当年汇款单据,成为英雄王杰留下的一份珍贵遗物。7、王杰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在作风上艰苦朴素,这是王杰生前搜集的部分牙膏皮,在部队时用过的毛巾、布包、水壶、衣物等。8、王杰牺牲后,王杰所在连无论是干部还是朝夕相处的战友都万分悲痛,都评价王杰是: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9、这是王杰事迹组图,其中有许多名家作品,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董希文,古元在延安时期就已是非常著名的版画家。10、王杰善于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造就他成为了一名专业技术能手。这是王杰生前读过的书,这是王杰自制的量角仪、信号雷以及增加地雷绊线控制环。11、这里展示的是王杰班的故事。以王杰是王杰班永远的战友、战友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为主题,利用光学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做成的幻影成像,表现了历任王杰班班长在组织学习王杰、怀念王杰。
【三、生死关头,奋不顾身】
1、1962年,毛主席发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号召,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这就是当时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的照片。2、这是毛泽东、邓小平、宋庆龄等接见全国民兵代表会议代表时的情景。3、在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大背景下,1965年7月2日,王杰奉命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当时所实施的地雷要求不加导火索,以利瞬间爆炸、杀伤敌人。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时,突发意外,就在地雷即将爆炸的刹那间,王杰毅然扑上炸点而光荣牺牲,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及人武干部。4、这是王杰牺牲后得救的12名民兵及人武干部,其中一人受重伤,一条腿被截肢,其他7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轻伤。5、王杰牺牲后,所在部队组织调查组进行了调查,这是1965年8月5日调查组按照王杰牺牲时的位置在进行模拟调查,中间埋雷的是付庆徐,除一名重伤员未到场由他人代替外,其余的11名民兵及人武干部都是按照王杰牺牲时的位置拍摄的,通过这幅照片可以直观的看到王杰进行实爆前的操作动作。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张照片。6、这是民兵及战友回忆王杰牺牲时的情况。7、这是王杰的战友辛庆文老先生保留了45年的王杰血衣布,他也是在爆炸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王杰战友之一,当时他就是拿着这块血衣布抱着王杰哭着说:王杰,我一定要把你带回家。直到纪念馆布展时,他才将这块血衣布捐赠出来,成了十分珍贵的王杰遗物。8、在当地群众、民兵及其家属的再三请求下,王杰被安葬于牺牲之地江苏邳县,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这是邳县人民在王杰墓前吊唁的情景。9、王杰牺牲后,坦克二师最初是作为事故上报的,后来王杰是怎样成为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最关键的人物,他就是时任济南军区青年部副部长崔毅,在详细了解王杰事迹后,他认为王杰的行为是英雄行为,并及时向军区作了报告,济南军区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实验等工作,确定王杰为英雄之举。10、为消除人们对英雄王杰短时间扑上炸点的疑问,调查组还专门派工兵专家季家祥按照王杰牺牲时的位置用拉火管连接雷管进行实爆操作,结果季家祥安然无恙,因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均可证明,当时王杰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避险。11、王杰的父亲王濡堂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人,他强抑失子之痛,于1965年7月29日向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写信说:王杰虽然牺牲了,我认为这是光荣的,他应该这样做,这都是党和毛主席他老人家教育的结果,我一定化悲哀为力量,更好的工作,不给党和国家找麻烦,不用政府照顾我。图为王杰牺牲后,全家于内蒙古阿荣旗的合影。12、这是吴云龙、付庆徐等回忆坦克二师开展学习王杰活动的情况。13、这是王杰扑上炸点的场景复原,让人们直观地了解王杰英勇牺牲的瞬间,从而激发人们对英雄王杰伟大精神的崇敬。14、这是济南军区装甲兵曾经使用过的探雷针,这是王杰曾经使用过的铁锹以及铁镐。这是我军曾经使用过的部分型号地雷。15、这是60年代为配合学习王杰活动而发行的王杰挂图和宣传画,十分珍贵。16、这是一幅表现王杰扑上炸点英勇牺牲瞬间的油画。17、这里是播放有关王杰事迹的影视厅,现在正在播放的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全国人民学王杰》。
【四:英雄的名字传遍中华】
1、王杰的英雄事迹最先见诸于济南军区前卫报,之后,全国各大报刊相继对王杰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刊发了王杰的日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解放军报》还在头版发表了《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学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从雷锋到王杰》4篇社论,并且用12个头版头条、21个整版的规模刊发了王杰事迹、王杰日记、王杰诗歌以及全军指战员学习王杰的情况。这是 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在徐州举办的王杰烈士事迹展览;这是王杰的家乡金乡县人民参观王杰烈士事迹展览。2、王杰的事迹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赞扬,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陆定一等亲笔为王杰题词,其中周恩来亲笔录下王杰写的一首诗:“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实际上这首诗是经过改动的,王杰的原诗第一句是:沂蒙高山耸入云,是1964年王杰在沂蒙山区施工时所写,发表时考虑到国防施工地点的保密性,故将沂蒙高山改为座座高山。3、这是1965年11月出版的《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幻灯片,这27张幻灯片充分表现了王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4、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有关王杰活动的调查报告。5、根据王杰的遗愿,部队党委追认王杰为中共正式党员、革命烈士。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并由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代表国防部宣读命令。6、这是“王杰班”班长候兴家接受的锦旗。7、从此,一个英雄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传开,一个波澜壮阔的学习王杰精神热潮在全国掀起,王杰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王杰的名言:毛主席怎样说,我就怎样做。也成为大家的座右铭。这是全国各界学习王杰活动的照片。8、这是利用红外感应原理再现英雄王杰一生的电子翻书机。9、王杰在部队四年,坚持写下10多万字的革命日记。后来他的日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的版本,有中文、日文、法文、英文、朝鲜文、蒙古文等。10、这里展示着王杰日记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王杰的第一篇日记是在1961年7月14日写的,距他生命终了的时间刚好4年,这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罢了。1965年7月14日王杰没有留下日记,但事实上他是用生命谱写了一篇最壮丽、最动人的日记。11、这里还有王杰从未发表过的日记,著名的诗人贺敬之在读完王杰的事迹后,心潮澎湃,写下了《回答今日的世界,读王杰日记》;著名的剧作家曹寓也曾说过,王杰,他那坚定质朴的语言、纯洁无私的思想,使我激动,使我感奋,我读不下它,读到深夜,都不能入睡。
【 五:家乡人民的怀念】
1、王杰是从金乡走出去的好青年,家乡人民无比敬仰他、怀念他,无不为他的壮烈牺牲痛惜,无不被他的英雄行为感动,王杰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成为乡亲们教育后代的宝贵财富。这是王杰牺牲后,金乡开展学习王杰活动的照片。2、王杰的养母象怀念自己亲生孩子一样怀念着王杰,经常一边纺棉花,一边向人讲述王杰小时候的故事。3、为了纪念铭记在家乡人民心目中的这位英雄,1968年县人民政府将王杰故里花堌村改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起王杰烈士纪念馆。4、多年来,金乡学习王杰的活动一直在延续。这是1985年金乡县开展纪念王杰牺牲二十周年大会的场景。5、每年的清明节和王杰的祭日,县里都会组织青少年到王杰纪念馆缅怀英烈、开展学英雄王杰活动。6、2010年7月14日是王杰牺牲45周年纪念日,金乡县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召开了以“弘扬王杰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座谈会。7、这是省、市、县分别颁发开展学习王杰活动的重要文件。8、这是王杰与他未婚妻赵英玲的合影以及王杰送给未婚妻的礼物。2005年11月,赵英玲到内蒙探望王杰父母时,将珍藏40年的王杰遗物捐赠给了阿荣旗王杰纪念馆,并献上23朵玫瑰。9、这里设有留影室,可以选取王杰的出生地、牺牲地等有代表意义的地方为背景,进行拍照留念。
【六: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行】
1、王杰的事迹感人至深,王杰的精神难能可贵,始终在感染着、激励着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前行,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一不怕苦,而不怕死”的精髓,用实际行动弘扬着王杰精神。这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分别为王杰的题词;“愿把青春献人民”是原国防科工委副政委崔毅中将题写。2、跨越时空的隧道,以王杰名字命名的王杰班,一代又一代的将王杰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历任王杰班班长的合影照。3、这是12名被救民兵之一的李彦青,在王杰精神感召下,他带领王杰民兵班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全省民兵先进集体,1973年,他因掩护进行实爆演练的女民兵受伤,两个眼球被摘除,但依然很乐观。现为邳州市王杰精神研究会会长。4、王杰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扬光大,家乡人民也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争相学习精神、发扬王杰精神、弘扬王杰精神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这些都是家乡人民开展学王杰、见行动活动的照片。5、2009年,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当时的有关报道。6、这是王杰三不伸手格言: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7、在王杰精神鼓舞下,英雄人物不断涌现,先模事迹层出不穷。张先军、刘丙军、刘联合、李目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其中李目辉牺牲时年仅14岁,被追授王杰式好少年、齐鲁好少年、山东省见义勇为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他们都和王杰一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将永远活在金乡人民的心中。
愿把青春献人民,王杰用生命实现了他的誓言。王杰为共和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王杰的名字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