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故事——军民情深攻坚克难
日期:2017-12-13 20:12:19 阅读: 次
刘邓大军某部指挥所房东回忆羊山集战斗
张良其 张良地口述 戴新民 李士海整理
在羊山东南5公里远的欢德村,后街有一处大门向北、土坯墙老式连二过堂的农家小院,院内还有一土墙的两间西屋。据这院的主人,现年71岁的张良其老人讲,当年羊山战斗期间,他家的这所普通小院曾是刘邓大军某部指挥所(具体部队番号不详),当年院内挖有地下掩蔽所、反战壕。作为当时的房东,张良其回忆说:“那时他八岁,曾亲眼看到自家堂屋里摆着一张老式桌子,上有电话机等,墙上有地图,很多电话线从他院里架出,西屋里有电台等作战通讯器材,村里不时有军用吉普车进进出出。那时他年龄小,出于对指挥所的东西好奇,有天,他不自主地溜到屋里玩,用手摆弄电话线时,被指挥所的同志劝阻。他父母亲当时就告诫他:“小孩不要随便到那屋里玩。”张良其 张良地口述 戴新民 李士海整理
一天中午,设在村中的指挥所正在召开由各部队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突遇金乡方向守敌对欢德村进行炮火袭击。有一发炮弹落在离指挥所40米的大树下,在紧急疏散时,有一营长被炮弹当场击中牺牲。当时在村里还有一正在帮我军队烙饼的村妇,因躲闪不及被炮弹击中牺牲。敌炮击了十几分钟之久,炮弹多在村四周爆炸。据说当时敌方得知欢德村是我军指挥所,便命令对该村实施炮击。在攻打羊山的10多天里,欢德村是羊山脚下遭受炮击和飞机轰炸最重的村子。
羊山战斗期间连绵大雨。为了尽快取得攻打羊山战斗的胜利,我军指挥部决定派一个侦察排对羊山的敌军火力部署及防御工事情况进行侦察。需要找一个熟悉羊山一带地形地貌的本地人为侦察排带路。这时,该村20多岁的青年民兵张秦知道后,自告奋勇为侦察排带路,他凭着自己大胆机灵又熟悉地形的特点,每晚带领我军侦察排深入到羊山前沿侦察,天明才返回。其间,也多次与敌人遭遇。一天夜里,他们摸到了王小山村时,被敌人发现,立时从敌人的岗哨扫来一排子弹,这张秦顿时感觉裤裆里一阵发凉,用手一摸,原来是一颗子弹从他两腿间穿过,击破了他的“裤裆”,庆幸人未受伤。这天夜里,侦察排冒雨出发,从羊山前沿抓回了个敌方活舌头,用毛巾堵上嘴带回指挥所。经过连续几夜的侦察,勇敢的张秦带领侦察排十几个人冒着大雨出生入死,虎口数牙,期间我侦察排有不少同志伤亡,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羊山战场前沿阵地的宝贵情报,为我军最终取得攻打羊山战斗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现该村我部当年的指挥所遗址,虽经60多年的风雨侵蚀,其堂屋一角已经瘫塌,但仍能看出其基本原貌。这也可能是鲁西南战役羊山战斗中民间保存不多的遗址了。
另据该村村民讲,当年羊山战斗中解放军包括张小良带队侦察排牺牲的不少烈士,当时被安葬在欢德村北的地里。前几年有来自河北省的烈士家属,在村民的指点帮助下,把烈士遗骨起运到河北老家安葬。
指挥部房东忆当年
侯福信 讲述 刘谓垒 整理
提起当年刘邓大军打羊山,侯福信老夫妇俩非常激动,向我们讲述着:“63年了,打了18天,下了18天呀!枪炮震天,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悲壮凄惨的情景,我们现在还记忆犹新,仿佛就在眼前”。侯福信 讲述 刘谓垒 整理
老人家很有兴致的边讲边领我们出来大门往右拐了10多米,就来到了原指挥部旧址。他说以前的老房子不见了。现在的房子都是1949年后翻盖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羊山烈士陵园(现改为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展览馆,需要有关战役指挥部的资料,只好拍了个当年往东走的小土门(也叫后门)镜头。现在这张照片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仍保留在羊山烈士陵园展览馆。
指挥部是一个有26间房屋的大四合院。房屋布局讲究,井然有序。大门朝西,有个向东走的小土门。周围除了几座青砖包皮的瓦房外,都是些普通低矮的土平房。四合院里和外围有几十棵参天大树,茂密的枝叶把整个大院隐蔽得恰到好处。机要房在堂屋,西屋和东屋住着陈再道司令员等首长。墙上布满了标着许多红蓝色箭头的军事地图。其他屋里也都住着官兵,戒备森严。发电报的嘀哒声、电话铃声、接打电话的呼叫声,不绝于耳。大门前的战马、汽车来去匆匆。天空中国民党的飞机不时怒吼飞过。战争气氛非常紧张。
“当年,我和老伴都18岁。刚结婚没几天,就和新婚妻子上了前线。我们正年轻,都是热血青年。我的任务是带领20多个乡亲昼夜抬担架,救伤病员,妻子跟着妇救会的人上前线,为战士们送饭送水,包扎伤员。
当时,是大伏天。老天好像被大炮轰了无数个窟窿,大雨一直倾泻不停。四通八达的战壕里积满了泥水。战士们吃睡都在泥水里,伤口泡得发白、溃烂,直流浓血。炊事员开始还把饭菜放在木板上,推着到各班送饭,后来干脆把锅漂在水上,用力轻轻一推,铁锅就晃晃悠悠自己漂浮过去。最讨厌的是遍布在壕沟旁的敌尸,因是夏季天热,数日雨水淋泡,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有不少战士被恶臭气息熏晕,我们担架队的人就用毛巾蘸点白酒,盖在晕倒战士的鼻子上,让他们清醒缓过来。
我们担架队不分白天黑夜冒雨上前线,一天抬下伤病员几十人,浑身上下拧抹得不像个人样。一天只吃一顿饭,睡不上两个钟头。我父亲和我二叔更忙。他们夜里铡草、磨料、挑水,为首长喂牲口。白天还要赶着轱辘头(太平)车拉烈士的尸体。拉来的烈士尸体,都埋在了现在的大谢集镇徐庄村的西南角,和王胡同村小学的后面。 打羊山的前一天,村民们扛来长棍、抬来寨门、拿来绳子等,帮着战士们在村东北角紧贴家后的树林里,扎起了一个7米多高的“瞭望台”。不时,有首长登台用望远镜向羊山观望。
羊山集战斗期间地方支前的点滴回忆
孟广谦
我是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到嘉祥县做抗联救国救民工作的。孟广谦
1947年7月,国民党六十六师妄图阻止刘邓大军南下,在金乡县的羊山集打了一仗,这就是有名的羊山战役。
我们嘉祥县与金乡县接壤,我所在的三区与羊山集相邻,相距仅有几华里。因此,我区直接担负着艰巨而光荣的支前任务。为了搞好支前工作,打胜这一仗,区委按照上级指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并提出了“前方打蒋军,后方保支前”的口号。通过宣传发动,很快落实了支援面粉3500公斤、食油l500斤的任务。嘉祥县三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嘉祥县工作活动较早的区,广大群众觉悟比较高。这个区国民党、地主、还乡团欺压比较重,全区70多个村庄就有35个村庄,1500余户被倒算,倒算粮食20余万斤,有32名革命干部群众被杀害。因此,支前热情非常高,涌现出不少支前模范。乐土村村长冯崇文、王广胜同志,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很快为解放军筹面4500余斤,食油300余斤。我记得这个村有个烈属大娘,思想很进步,当时她说:“大儿子为革命牺牲了,我领着二孩、三孩推磨,也得完成30斤面粉的任务。”
当时我军以连为一个伙食单位,距驻军近的一些村,不少农民肩挑手提给解放军送饭送水。这期间阴雨天较多,他们不顾雨淋路滑,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把饭、水送到前沿阵地。黄村农民黄锡丰,当时就给解放军送过五六天饭,大多都是晚上送。
羊山战役期间,区里还组织了担架队,把伤员从前沿阵地抬下来,进行包扎,再由担架队转送后方医院疗养。不少群众主动把自已的木床、门板献出来作担架用,充分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切情谊。
雨夜送信
苏治荣
前面传来密密的枪声,一营部队已经与增援羊山的敌人接火了。团首长命令我:赶快与一营取上联系,把情况带回来。我背起小马枪,提着两个揭了盖的手榴弹,迎着枪声跑去。苏治荣
大路上,敌人用机枪严密封锁着,为了减少伤亡,我从野地里走,说来也怪,敌人的机枪子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打得四周泥浆直飞……
我想跑快点,但是由于不断下雨,到处都是泥沼,一只脚刚拔起,另一只又陷了进去,雨水加汗水,早使衣服紧贴到皮肤上了,紧绷绷的,很不带劲;更讨厌的是天黑,一公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还好,敌人不断打照明弹,借着它的亮光,我在泥里爬、水里滚。虽然团部离一营不过几里地,这时仿佛有几十里远一样。
忽然,前面有了“哗!哗!”拉枪栓的声音,我心一紧,赶忙卧到泥水里,取出手榴弹,把拉火索套到指头上,屏住气,静听音。“哼,不怕死的就上来吧!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咱们刘司令员早把口袋阵给你摆好了。”
听到刘司令员,我心里乐开了花,忙问:“同志,你们是一分队的吗?”
“口令,你是干什么的?”
“胜利,我是来送信的。”
“好,你过来吧!”原来这是二连的一个机枪班,经他们指引,我才知道,原来营部就在附近的乱坟堆里,我赶快跑过去。
一营长告诉我:“我们几次往团部去架线,都没架通,你回去向首长报告,我们已打退敌人三次反扑了,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不让敌人一兵一卒窜进羊山集。”
等营首长指示后,我才发觉脚有点疼,低头一看,两只鞋不知什么时候“开小差”了,腿上也火辣辣的疼,大概是被高粱杆划破的,管它呢,完成任务要紧,我赤着脚又往团部方向跑去。
这天晚上,我来回跑了六趟,第二天早上,我把腿上的泥洗去,发现腿上划破了10多条小口子,脚板上也划破了三四处,当卫生员给我擦药时,一边擦,一边叹气,还不断问我:“疼不疼?”
“不,敌人才疼呢,一个旅,打了不到1夜,就全报销啦!”
“这回,该给你家寄报功单。”
“嘿,送信传命令,是咱的职责,通讯员就是指挥员的腿和嘴嘛!”
战地送饭
叶汝良 讲述 戴新民 李士海整理
当时,大雨不断,村民为避免敌机再次轰炸,都慌着出村逃离。我也在逃离人群中,冒着大雨,一路泥泞来到了后周村。该村有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炊事班。该部指战员正与敌方展开激烈的羊头争夺战,炊事班人手少,做好了饭,炊事班长正愁着无人帮着往前线给战士们送饭去。
中午时分,我正在后周一家门前避雨时,炊事班看到我,便要我和炊事班的战士一块去送饭。当时,我虽然又渴又饿,可一想为打仗部队送饭要紧,啥也没说,便跟炊事战士每人担两个饭桶出发了。送饭的目的地在东边,至于哪村我也不知道,只能跟着炊事班的战士走。刚出村不多远,就听到东南天上传来敌机声,不一会就看到我周围连着落下三四个炮弹,在距我们20米处炸开。此刻,走在前面的战士要我注意隐蔽。当时天上敌机盘旋着,还不断往下丢炸弹,我挑着饭挑,在泥泞的路上,既要躲避敌机,又怕一不小心弄洒了饭菜,看到敌机飞临头顶时,我干脆原地不动。有几次,敌机炸弹在我身前身后几十米的地方爆炸。只见腾起有如树梢高的巨大黑色烟雾,久久不散,爆炸点处炸出了三四米深、二间房大的深坑,坑周围溅起的土形成有2米多高的一圈土墙。
往东走了几里路,见一个个大弹坑布满田野,连日的大雨使里面存满了雨水。走到杨楼西时,只听得耳边传来炮弹飞行的声音。前面挑担的战士提醒我“注意”,话音未落,只听背后传来炮弹的爆炸声,炸得泥土飞溅,有的落在我身上。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在村里,我看到不少刚从前线撤下的战士,其中有不少伤员。当我们担着饭菜进村时,只听天上又传来敌机声,有人大声喊“快隐蔽”!话语不及,敌机已临空投下了炸弹。我这边挑着饭桶,敌机的炸弹在我身边几米处炸开,我亲眼看到有一瓦片大的弹片从我身边擦身飞过,真险哪!敌机丢了几枚炸弹飞走后,没多会羊山方向的敌炮又开始往这边打。村里的指战员们都躲进村里临时掩体里,有几发炮弹炸毁了几处民房。待硝烟散去,炊事班战士即招呼部队战士赶快来吃饭,还要我抓紧时间一块与战士们一块吃。我看到部队的同志们打仗非常辛苦,忍着饥饿,坚持让战士先吃。
饭后,部队按上级命令转移。部队的同志,要我继续帮着用挑子挑枪支弹药送往王举楼,我便继续跟着部队出发。出了杨楼东,只见满地高粱,地里隐蔽着很多炮车骡马等重要武器装备,到处是战壕和掩体。王举楼村北的王举林的坟地,隆起的坟头被挖成了临时防空掩体。
渡河送饭
周开昌
周开昌
一连下了10多天雨,到处都是水坑,原来挺有精神的高粱,也耷拉着脑袋。
天刚黑,副班长王树贵同志带着我们3个炊事员挑着白花花的大米饭和香喷喷的白菜烧猪肉,往前沿送去。
我说:“嘿,这饭菜真香,同志们要吃了这饭菜,保险一个冲锋就攻上了羊山。”
副班长接着说:“咱们能做出这样好的大米饭,还得感谢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哩,没有他的飞机来,咱们也是巧媳妇做不了没米的粥啊!”
正说间,我差点摔了一跤。
“路很滑,要小心些,不要再说话了。”
大家不说话了。只听见扁担“吱吱”的响声,愈往羊山走,水越多,开头还只有膝盖深,以后,有些地方简直齐腰深了,饭菜不能挑着走,只好把木桶浮在水上,用手托着,一步一步往前挪动。
那时候,我是个新兵,像羊山战役这样的大仗,我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呢!听见那震耳的枪声,我心里“砰砰”直跳。偏偏这时候,副班长王树贵不注意,滑了一下,把水弄响了。敌人机枪就劈头盖脸地扫过来,把我身边的水面打成了一根线,溅得满身是水。我心一慌,往右边一倒,摔到水里去了。我连忙站起来,提起沉到水里的饭桶,扛到肩上,几个大步,冲到岸上,揭开盖子一看,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饭变成了臭烘烘的泥黄色稀饭了。一闻到那泥腥味,我想:这桶大米饭不能再吃了。两眼一酸,泪水滴到饭桶内。
副班长过来了,低声安慰我:“小周,不要哭,有困难要想办法嘛!”
有啥办法呢?回去重做,来不及了,天亮后,又不能送饭,急得我直抓脑袋。
停了会,副班长说:“好,有办法了,我们来的时候,半路上不是有个小村吗?我们把饭拿到那里去淘干净,炒一炒。”
“好!”我差点要大声叫了出来。
其余同志挑着饭菜往前沿送去,副班长带着我往回返,到了村内,我们把饭淘了又淘,恢复了原来的白色。在炒饭的时候,老乡往饭里放了些花生油和葱花。副班长掏出津贴费给老乡当油钱,老乡无论如何也不收。我在旁插了句:“这是我们解放军的纪律,你再不收,我们连饭也不要了。”
经这一说,老乡才把钱收下了。
饭盛好后,我把盖子盖得严严实实,还搓了根草绳把它捆好。往前沿走时,我只挑了一段路,副班长就把挑子接过去了。
又要过小河了,副班长放下挑子,我俩一人扛着一桶,轻手轻脚地往前移动。敌人机枪还是不断打过来、扫过去,我下定决心,哪怕我身上被子弹打10个洞,也决不把饭弄脏。说来也怪,子弹尽管在我身边转,可一颗也没碰到我身上,老同志常说:“子弹不打勇敢的人。”这话真是不假。
饭送到了,同志们还没吃就说:“这饭真香,神仙闻到也要流口水。”
大家一边吃一边夸奖。
“小周,油炒饭炒得不错,比刚才送来的大米饭还要好吃。”“炊事班这样辛苦,渡河过水,老远把饭菜送到前沿,真该立功了。”
先前,我最耽心饭里的泥腥味没去干净,看到同志们吃得那么香甜,我心上斗大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远处鸡在叫,天快亮了。
送大米
吕文元
中午,我和炊事员给部队送罢午饭回来,同大伙议论着给部队改善生活的办法。说真的,打从羊山战役开始的10多天来,老是大葱油饼、白面馍,同志们都吃腻了。吕文元
议论间,忽然传来了飞机声,接着响起了我们对空射击的机枪声。炊事员沈清贵嘟噜道:“给饿急了的宋瑞珂送粮食来了!”“那么容易,随便让他送”我接口答道。
不一会,司令部小理发员气喘吁吁地跑来冲着我说:“司务长,你们连可抓住啦,蒋该死派飞机,送大、大米……”
“有多少大米呀?”我打趣地问道。“多到不那么多”,小理发员笑了笑说:“你们连一共收到16包大米吧!”他说着打了个16的手势,骄傲地扬了扬头。
这一下,可把同志给乐坏了,沈清贵一下把小理发员抱起来,乐得直打转,打着他的福建土话说:“嗨,这下可该我老沈露一手啦,吃面我只能烧火,煮米饭,哈哈,你们就靠墙根看戏,旁观吧!”
“老沈你疯啦,我还没说完呢!”小理发员一面从沈清贵身上跳下来,一面说:“你们指导员说:赶快弄几辆小车把米拉回来,今天下午就来上一顿,给同志们换换口味。”
沈清贵把光光的下巴一摸,装着老头相,点头哈腰地说:“蒋该死的消息可真灵光,我们刚一念叨,还没来得及发电报。就给送来米啦!”“可不是,就凭他这点积极性,也得给他记个十等功呀!”我在旁打趣地补上一句。
这一逗趣,同志们哄堂大笑起来。
支前小车队
刘传福
1975年秋天,羊山集上有一个50多岁记者模样的男子,看到一个70岁的老人推着1辆旧平车,遂上前搭语,又是照相又是画像,引来许多赶集的人驻足观望。之后记者感叹的说了一句“终于见到老相识了”。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原来,这个人就是解放军画报社的记者李刚,鲁西南战役时的随军记者。刘传福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跨过黄河越过国民党防线,首战郓城,歼灭国民党第五十五师,又将菏泽、定陶、曹县解放,打响了鲁西南战役攻坚战。至7月10日又全歼嘉祥、巨野、独山、六营集等敌整编七十师、整编三十二师。龟缩羊山的敌整编六十六师,被刘邓大军包围的水泄不通。
羊山是冀鲁豫军区独立旅第九团的根据地,从鲁西南战役一打响,我边区政府就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组织送粮队、担架队;其中,有一支小车队往返于前后方。小车队的车子有两种,一种叫洪车子,檀木轴、柿木耳,走起路来吱嘎、吱嘎响,中间起脊一分为二,两边可装粮食也可在一边坐人一边装货,这种小车可载重500余斤,推车人只要跨好车襻,车子就有往前拽人的感觉。“甩开膀子,扭开腚,推着小车往前冲”,就是说的推洪车子。另一种小车叫平车,载重较洪车轻些,车轱辘较朝前,上面是平板,人可以朝前坐在上面,也能装载300余斤东西。
鲁西南战役打响时,由冀鲁豫边区组织的支前人员主要是黄河北岸冠县、范县等地的民兵。部队突破黄河解放了黄河南岸的大片土地以后,支前队伍主要是当地的一些群众,但也有坚持不走的黄河北人。听父亲说,他和姑父都曾参加过支前小车队,而且带队的正是冠县李大爷,那时李大爷已经60多岁,是1947年6月随大军渡过黄河来到鲁西南,同来的老乡有20多人,有受伤的有牺牲的,最后只剩下5人。其中牺牲的人中就有李大爷的亲侄子。当时的口号是:军队向前进,群众作后盾,部队打胜仗,百姓来帮忙,挺进大别山,全国快解放。
7月22日,羊山守敌一个团往外突围。金乡守敌在敌兵团司令王敬久亲自督战下,敌一九九旅在前,五十八师在后,一路沿金巨公路北上增援,又有飞机、大炮、坦克协同作战。我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在万福河顽强阻击,终于在距羊山五里地的王举楼村将突围之敌歼灭。敌支援部队一九九旅旅长王仕翘被俘,2000余名敌兵被歼,击毁坦克3辆,击落飞机2架。这一仗,支前小车队100多辆小车担当了运送弹药的任务。他们21日夜里推着枪弹到达了前沿阵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敌人的飞机就对我前沿阵地狂轰乱炸。突然一颗炸弹落在父亲身边,掀起的泥土把父亲埋了半截,肩膀被弹皮擦伤,李大爷腰部也受了伤。但是,他们没有被吓倒,依然把伤员扶上车连夜送到了后方的医院。后来支前的两种小车——洪车子和平车子都被送进了军区博物馆里。
在羊山战役中,我们的支前民工总数达到8000人之多,解放军的伤员都能及时抢救下来,送到了黄河北后方医院救治,所有军需物资都能及时输送。
羊山周边三里以内的村庄有十几个,在这次战争中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首先向着羊山攻击方向的房屋墙上挖了许多枪眼,各院各户都是相通的。地里庄稼被践踏,当季颗粒无收。树木被毁,田地里横竖大大小小的交通沟,掩体战壕把土地挖的面目全非。许多房屋被炸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弹坑,最大的弹坑有十几米,连黑土都翻了出来。战斗一打响,村民们扶老携幼离开前线,“逃反”到较远的亲朋好友家里。孟营村有一家五口没有逃走,被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死三口。
曹振东不忘救命恩
曹振东老人曾参加过鲁西南战役。当年在战役中,他感染了破伤风,与他一起感染破伤风的还有126位将士,其中只有他一人生存下来。他腿部负伤感染破伤风后,给他打了一针青霉素,当时他一发烧就晕过去了,也记不起来了就昏迷不醒,这样当时有4个民工,把他抬到解放区,抬到解放区后方医院,在途中他醒过来了,他身上还有4颗烟,他拿出身上的4颗烟,给4个抬担架的民工,给他们一个人1颗烟吸,民工没吸他的烟,他们说你放心吧同志,我们绝对得把你送到解放军后方医院,这样4个民工用担架抬着他,到解放区咱的后方医院给他救治,经过治疗后还是有一些后遗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多次来到鲁西南、来到羊山集,寻找这4位民兵的下落,至今没有找到。当时,他为鲁西南战役题下“民兵是胜利之本”这几个大字。没有这4位民兵就没有他的现在,也表达了这位老人对4位民兵无限的感激之情。